师大故事

传木铎金声,展京师风范,讲述北师大人自己的故事。

于丹:坚守道德底色,与大时代结缘

9月3日,北京师范大学2018级2575本科新生、4134硕士新生正式开学。作为北师大的老校友以及现任教师,于丹教授应邀在新生入学教育大会上,发表了题为《让道德感成为生命底色,让审美力成为终身习惯》的演讲,通过生动鲜活的故事,与新生分享了她对大学教育的理解,并从过来人的角度为学生们的大学生活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20180906153619525499008788.jpg

 

同学们,大家好!从前我和你们一样,是师大的学生;如今,我是师大的老师;而此刻站在这里,我们有共同的身份:我们都是北师大的人。所以,欢迎同学们,欢迎我的小学弟和小学妹们!你们经过了层层激烈的竞争来到北师大,首先要祝福你们!人在大学里要学习的究竟是什么呢?不仅仅是知识,更应该是一种习惯。大学的时光,是一段唤醒自我的时光,是一段为自己生命底色打下良好习惯的时光。

 

你真的认识自己吗?

 

读大学首先读的是什么?是人心。首先要读的那个人是谁?是你自己。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并且接纳了自己,他才有可能改变自己和提升自己。认识自己是应该是一个理性的过程,是对自我的接纳和纠正,这个过程叫做成长。

 

一个人要努力追求卓越,但不要苛求完美。卓越与完美是两回事。卓越不意味着你完美无瑕,所以试着接纳自己的缺点,接受自己的遗憾。卓越可以是有个性的,卓越让你去成为一个真实、勇敢的人,去试着承担应有的责任。大学的意义就是在认识自我之后,成为独一无二的自我。

 

遇见真正的自我,带走毕生的习惯,是大学时代最好的礼物。

 

20180906153619537956400867.jpg

 

大学提供了一种价值观,一种选择。我读大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孩子,我那时候很崇拜她。那个时候,我们认为这个女孩子一定会有不同凡响的一生。但她最后的选择,就是扎扎实实地做一名老师。她从北京一所市级的重点高中的语文老师做起,做到北京市特级教师,她最高的职务就是那所学校的语文组组长。她说这是她自己想要的位置,而这个位置是她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打定的,一生不变。我很尊敬她,因为她在大学就能够找到一个理想,并用一生去践行。

 

我的中学时代是在北京四中度过的。我们班有一位不足50岁就去世的同学,他是一位优秀的大学老师。我永远都记得我们在四中住校的时候,他如饥似渴地读书的场景。读书的习惯,从他的中学到大学,伴随了他一生。我记得,我们最后送别他的时候,他的太太手里捧着高高的一摞书。他太太很安详地跟我们说:“有这些书陪着他,他到那边也会心安的。”

 

也许一种良好的习惯和自我认知,并不能够躲开现实所有的困扰,但它能让你灵魂有所安顿。

 

20180906153619571295702617.jpg

 

1919年,胡适先生在“少年中国学会”的演讲中,谈到有三种人生观是“少年中国”的“仇敌”。第一种是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第二种是退缩的人生观。第三种是野心的“投机主义”。现在,这三种观念消失了吗?在我看来,它们今天变得更加强烈了。

 

首先,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今天,如果不想起床是可以叫外卖的;如果不想干活,可以有各种上门服务。醉生梦死这件事情到了大学,是很容易跟你作伴的。从今天开始,我要跟各位说,请你一点都不要有一个念头说:“我先放松几天,慰劳一下自己。”因为当惰性成为惯性的时候,好习惯就回不来了。

 

第二,退缩的人生观。今天的孩子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眼高手低,容易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你们考上北师大固然不容易,但更大的不容易还在后面。世界上没有容易的事情,如果你希望有一个主流的位置,那就要去承受其中的不易。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你们现在面对的都是全新的专业,只知道了解它,作为一个就业的敲门砖就够了吗?不够,你得真正的爱好它,而且乐在其中。当学术变为一种乐趣的时候,这种承受就变成了一种积极的成分。苦难一定是带着面具的祝福,只有你不退缩地迎面直上,才能真正看得见最好的结果。

 

第三点,就是野心勃勃的“投机主义”,就是我们常说精致的利己主义。很多人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教养。如果大家在大学里要做这样一个“聪明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20180906153619579717503975.jpg

 

遇到一个好的自己,首先要自律。《中国互联网网民睡眠白皮书》研究发现,88%的被调查者因浏览手机而拖延入睡。自责与懊恼引起自我否定,伴生焦虑、抑郁,身陷自卑感、内疚感和无序感而不可自拔。要知道,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是一份公民责任,坚守私德底线是提升公德的有效助力,自律的人走到社会上以后才能被别人所信任。这件事情,恰恰从大学开始养成的。做个坚守公德的人,一辈子好的机缘也会跟着你。“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四年的时光去成就校训当中的德行,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塑造习惯。

 

你真的认识大学吗?

 

有没有人认真地问问自己,你为什么要上大学呢?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今天的大学的最大功能,是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

 

曾国藩曾经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事。” 一个有志气的人会在当下看未来,知道自己会在一个怎样的平台上;一个没有志气的人,会奴颜婢膝,让学问变得谄媚和肮脏;“有识”不只是知识还有胆识,炫技是令人不耻的;而“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一个人做事得有恒心。

 

20180906153619602126501752.jpeg

 

认识大学是为了走出大学。以色列年轻历史学教授赫拉利曾预言:在未来的15-30年间,会有超过50%以上的工作机会被人工智能所代替,特别是那些单一重复性的工作。未来15年,也就是你们刚刚就业的前10年。到那个时候,这个世界的工作机会有很多已经被机器人拿走了。你们要面对的挑战比我们这一代要残酷,因为你们要遇到的不仅是人与人的竞争,还有人与技术的竞争。如果我们只知道标准答案,那未来非常可悲。

 

融贯中西、贯通古今,在科学和人文的融合中提升境界,进而解释世界、建构文化,这是大学教育的使命。今天在大学里,我作为一位大学老师,欢迎大家置疑。你们可以站在你们的角度,只要你们足够诚恳,足够善意,所有的提问都是你们的权利。人生没有那么多标准答案。培养与陶冶个人的审美力与判断力,用人脑去思考更多电脑不能提供标准答案的问题。

 

你真的认识这个时代吗?

 

时代是用来成就人,你要给世界一些喜欢你的理由。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一句话:“我不能去选择最好的,我只等待最好的来选择我。”老子说得好,“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任何人都需要靠道德一步一步把自己提升起来。聪明人顺势而为,愚钝的人逆势而动。每一个人,都在被时代塑造着,但那些卓越的人,同时也在成就着他的时代。

 

中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二三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和城市化的道路,但我们依旧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等综合实力与发达国家有着显著的差距。我们有很多机会,但也有很多空白。在这个时代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我真心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能够与大时代结缘,希望大家能够做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者。为什么说要做理想主义者?只有理想主义者,在被修理到遍体鳞伤之后依然有一些力量去修正规则。但是,理想主义者需要有行动力,要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先生提出来的。他只活了57岁,国家重用他的时候,他肩负大明王朝南京府的兵部尚书之职,是能领兵打仗的人;国家不用他的时候,依然可以传承文明,完善儒家思想体系。这样的人,生命时光没有浪费,因为他知与行合一。

 

20180906153619627326502087.jpg

 

普林斯顿大学的校报记者曾经采访过当时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记者问:“您觉得什么才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科学问题?”爱因斯坦沉思了一会儿说:“如果真有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我想就是这个世界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那个记者当时很惊讶,说:“难道这不是一个宗教问题吗?”爱因斯坦说:“不是。一个科学家相信这个世界是邪恶的,他终其一生就会去发明武器、创造壁垒,但如果一个科学家相信这个世界是善良的,他终其一生会去发明联系、创造连接。”

 

你相信什么,你就愿意为世界创造什么。

 

一位哲学家,在上完了所有的课程之后,把学生们带到了一片荒凉的地方。他说:“你们看这里长了什么?”学生们说:“半人多高的荒草。”老师说:“如果大家都不喜欢,请你们用各自的方式把它清理干净。”于是,有的学生刨,有的学生拔,有的学生放火烧。第二年春天,老师带着学生们一看,荒草长得比去年还要茂盛。学生们都很沮丧。这个时候老师告诉他们,去除荒草的办法不是跟荒草较劲,而是在这片地里种上庄稼。

 

我知道你们虽然小,但见了一些杂草丛生的乱象,你们也会愤怒。今天,你们是一个大学生了,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着“种庄稼”。我们只有建立价值、创造价值,荒草才会真正的萎顿。

 

从认识自己,到认识大学,到认识时代,都是为了建立当下的态度和行动的起点:让道德感成为生命底色,让审美力成为终身习惯。

 

让我们的道德感成为生命的底色,这能够让你不吃亏,一生远离伤天害理的事情;让审美力成为终身的习惯,它会让你成为一个典雅的人、高级的人,它会让你尽管在很多不如意的情况下,也还能让生命保持一种尊严。希望我们用生命中最好的时光创造出最好的价值,一切从今天开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