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果]化学学院教授毛兰群和吴菲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中间体位阻效应诱导三维共价有机框架的形成
如何实现高选择性的活体电化学传感,一直是脑化学测量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毛兰群课题组近年来在基于新材料的活体原位电化学传感原理和方法研究方面持续取得突破。 -
[成果]化学学院教授王文光课题组在JACS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铁-钼协同催化电化学还原亚硝酸根选择性转化研究
近期,北师大化学学院教授王文光课题组联合中山大学教授叶生发、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廖荣臻课题组,报道了一种Fe(II)Mo(IV) 双金属电催化剂。该催化剂在NO₂⁻还原反应中表现出卓越性能:TOF值高达103 s⁻¹,NO选择性达93.8%,创下单相催化剂最高活性纪录。这一发现为含氮小分子的高选择性转化提供了新范式。 -
[论坛]北京师范大学代表团赴巴布亚新几内亚参加“中国-太平洋岛国教师教育论坛”
7月3日至7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周作宇率团访问巴布亚新几内亚,出席在巴新东高地省戈罗卡大学(UOG)举办的“中国-太平洋岛国教师教育论坛”。 -
[会议]2025年国际认知心理测评与提升大会在北师大举办
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与剑桥大学心理测量中心联合承办的“2025年国际认知心理测评与提升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and Enhancement,ICCPAE)”于7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海淀校园举行。 -
[会议]第七期“京师大模型”媒体应用创新工作坊在四川大凉山举办
6月27日至29日,第七期“京师大模型”媒体创新应用工作坊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举办,与会者围绕“AI 赋能・文化创新”主题,探索大模型技术在媒体与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 -
[会议]2025年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科共同体体育高端学科年会举行
6月28日至30日,2025年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日育学科共同体体育高端学科年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保定实验学校举行,以“体育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研讨”为主题,通过开展专家讲座、课例展示与观摩、专家点评指导与交流研讨、工作坊交流指导等方式,围绕活动主题探讨体育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
[观点]林崇德:人与人工智能和谐共生——读《创造力与人工智能》
在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中,创造性长期被视为人类独有的“天赋”,涵盖创新思维、人格特质与动机等心理要素。而今,新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机器不仅能够写诗作画、谱曲成文,还能在科研探索、工业生产及教育领域提供助力。这一变革促使我们思考:人工智能是否已成为真正的“创作者”?当下的创造生态又将发生何种改变? -
[研讨]《中华杂纂》整理出版研讨会在京召开
6月28日,“古籍整理研究与中西文化交流:《中华杂纂》整理出版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各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华杂纂》整理出版的学术价值与意义、相关规范与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