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关注

深度关注,聚焦学校重点工作、重大成果、重要活动等。

冯刚: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回顾与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不只是对价值判断和量化测评的强调,而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整体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是衡量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整体状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长期发展,要回答好处理好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如何确定、评价哪些内容与如何开展评价、质量评价应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什么作用与如何定位质量评价三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环节和机制,改革开放以来,质量评价问题一直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历次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文献都着重提出了质量的要求和质量评价的任务。研究和梳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进程和发展,回顾历史,总结反思,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回顾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衡量任何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是经济收益的多少,而是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紧紧掌握这一条,改革就不会迷失方向。"因此,"国家及其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教育管理部门还要组织教育界、知识界和用人部门定期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这里明确了以评估的方式来判断质量。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国高等教育要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因此,要"加强质量监督和评估制度","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对高等教育,"要采取领导、专家和社会用人部门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质量评估和检查","要建立有教育和社会各界专家参加的咨询、审议、评估等机构,对高等教育方针政策、发展战略和规划等提出咨询建议,形成民主的、科学的决策程序。"这一文件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提供了政策依据,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建立德育工作评估制度,并把德育工作作为评价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应列入'211工程'评估标准"。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开始施行,其中要求"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的评估",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高校教育质量评价这一任务。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教育评价方面的要求。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建立研究生德育工作评估制度,把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落实情况和效果作为评价和衡量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质量并列入研究生培养工作评估体系,使研究生德育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可以看出,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质量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质量评价不仅是工作评定和价值判断的明确任务,更是反馈和改进高等教育的重要方法,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要求和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作为新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提出高校思想政治两个层面评估,高校内部自身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而从外部"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同时,文件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等具体内容,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具体落实和实施提供了各方面支撑。文件的实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十年来,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或是部分研究不断深化,在实践中,伴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不断推进,成果大量涌现,这些都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主要成果


1.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史研究


有学者总结了中国历代在德育评估方面思想表达,从官学、私学两个层面,探讨了不同朝代对品德标准的侧重,同时梳理了古代品德评估的技术路径。有学者更加强调德育评估的价值判断,总结了中国传统德育评估思想的政治价值、教化价值,进而列举了古代不同主张中德育评估的标准和评估方法。有的学者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总结了每一阶段发展历程,梳理了思想政治教育测评成果,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存在"指标困境"和"方法困境"两方面问题,研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测评未来发展重在新的测评理念的指导、权威指标体系的建构以及新型途径方法的探索。有研究从教育学学科领域入手,从教育评估的角度,系统整理了中国教育评估史,研究把中国教育评估史分为三个阶段,即中国古代教育评估思想的发生和实践、中国近代教育评估的实践与探索、中国当代教育评估的复苏与创新,研究认为1985年召开的"高等工程教育评估问题专题研讨会"是国内学术界公认的高等教育评估正式开始的起点。


2.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比较研究


有研究认为,西方德育评估经历了从目标评价专项过程评价,从效能评价专项价值评价,从结果评价专项素质评价的一系列过程,从而指出相比教育评估的其他领域,德育评估依然是相当薄弱的领域。有研究专注于具体国别的比较研究,重点在评价理论、指标体系、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有研究提出西方价值观教育评价中,定量研究、质性研究和行动研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取向的评价研究通过测量行为等外显变量,推测价值观这个潜在变量,并以统计计算说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侧重以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视角看待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及效果。有研究借用美国在美育质量测评中使用的审美程度公式进行修订,提出了基于美育目标与美育课程两大支点,美育教材、教师美育教学和学生审美学习三大教学因素,五位一体的美育质量测评系统。有研究系统整理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英、法、德、日、荷、澳等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产生背景、组织机构、质量标准和运行机制,对质量保证体系的整体构建进行了国别比较研究。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理论基础研究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认识论、价值论和评价论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测量学、教育统计学和系统科学等相关学科则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研究将社会工作中的助人自助、平等尊重、优势视角等价理念和理论,需求评估、多方评估、自我反思等方法手段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推进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有研究认为在网络信息社会,引入大数据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和多元智能发展理论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评价。有研究分析了高等教育评估权的来源、属性和特点,分析了评价的法理性基础和规范化方向。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论及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前,要对指标体系的前提做一说明,这个前提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近年来理论方面阐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原则的观点有党性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历史性原则、导向与目标相统一原则、客观而全面原则、创新性和发展性相统一原则、辩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人本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对比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等等;近年来的研究对实践维度的原则集中在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原则,还有静态与动态有机结合原则、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原则、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结合原则。


论及指标体系构建方面,有的研究从整体框架、人员组织、要素设计、评估方法等内容入手,并设立了案例和问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尝试搭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的学者将高校德育评估构成要素细化为目标、内容、指标标准、途径方法、评估主体等子要素,一一讨论深化,从而形成高校德育评估体系。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和实践的反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更加具体,形成了一些可供应用的指标体系。有的研究借用顾客满意指数模型,开发了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德育评价模型,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采样分析,将研究用于日常工作。有的研究以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为研究内容,面向专家、辅导员、大学生和社会群体征集了指标体系中指标、权重、等级和评语等内容,从而制定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并设计了实施开展的途径方法。有的研究在搭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信效度检测,加入了结果反馈等环节,制定了针对校、院、班、生四个层次的具体实施方案,有的研究面向"90"后为主体的入伍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以调研发现的问题为导向,制定了评估指标体系。


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应用到具体领域的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有研究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实施为评价对象,对全国33所高校和9个省市教育厅进行了调研,总结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评价的主要做法。研究提出,教师教学评价成为重点,评价内容和方式向立体化多方位发展,课程建设评估方案、教学评建机构和教学督导制度都在逐渐推进,学生学习效果注重全过程考核,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成为考核亮点。同时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评价的问题。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有研究分析了主要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中,"投入和过程"的"以教评教"和重点关注"产出和结果"的"以学评教"两种模式,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分别制定了"以学评教"监测体系,组织了三次测试,分别面向研究者所在学校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市10所高校和湖北省部分高校,开展了课前和课后测试,形成了《湖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报告》,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研究成果。


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如学生党建、主题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资助管理、网络思政等方面,因为指向明确,评价体系构建相对简便,相关质量评价研究较多。在辅导员工作评价方面,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了辅导员的身份,客观上推动了辅导员队伍、工作和对应研究的全面发展,有关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的学术文章中,有不少研究引入了管理学中的绩效评估、360度评价等理论。在不同类型高校的应用研究方面,有的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切入点,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我评价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评价体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评价体系。有的研究着眼于学校办学产学研合作的突出特色,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分析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指标体系、内容权重标准以及具体评价办法。


三、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反思


回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成果,思考和改进以后的研究和工作,需要处理好回答好三组对应关系: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标准是什么与如何确定评价体系的关系。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和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文件和政策也给出了需要完成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于新时代对高校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有其独特的历史方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阶段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过不同要求和目标,但总体上仍然相对笼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目标、要素、指标等等尚待进一步确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是全面性的评价,而在高校内部,同时存在着多种评价指标和评价工作,这些评价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其指标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标准有哪些可参考借鉴之处,其评价结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是否同向,需要仔细研究,厘清界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标准的科学性,既反映在指标体系是否合理,更应反映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否与其他评价、社会反响相一致。质量评价只有标准明确,才能建立起符合要求可判断可度量的评价体系。


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哪些内容与如何科学开展评价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以高校为整体视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人才培养的效果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互为表里。在评价过程中会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内容主要包含事实和效果两部分,对于事实部分的评价相对容易,学校投入、资源配置、工作开展乃至环境营造,都一定程度能够可见可查,具备良好的观测基础。对于效果部分如何反映如何衡量,是普遍认为的难点。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不易界定,而且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在各地各校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大学生同时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其效果往往是综合体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其内隐、长期等特点,对于教育对象产生的影响如何估量是个难点。三是随着国内国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层次类别差异化越来越大,数千所高等院校无论是大小规模、学校硬件、师资水平、教育活动和教育成效都有着巨大差别,如何能够有针对性地准确反映该校该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需要分层分类,更有针对性的区分。


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应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什么作用与如何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关系。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既是反映质量现状,更着眼于通过评价,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反馈建议,不断改进,形成工作的闭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还更多停留在摸清高校现状,把握学生情况的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将成为一项常规制度,2012年《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的颁布实施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引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6年底,《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会工作意见》提出"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估相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宽广,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具体模块的评价研究也越来越多,集中反映了不同层面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普遍期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开展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学术共同体。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多学科的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将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发展方向,也将推动这一领域走向专业化。


参考文献:

[1]秦尚海.高校德育评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赵祖地.高校德育评估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3]沈壮海,段立国.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14,(9).

[4]孙崇文,伍伟民,赵慧.中国教育评估史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如韩迎春.中美高校德育评估标准比较及其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闫晓.当代中美高校德育评价比较研究[D],福建:厦门大学,2007.

  [6]王熙.西方价值观教育评价的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J],教育学报,2017:(4).

  [7]赵伶俐.以目标与课程为支点的美育质量测评--为了有效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

  [8]马健生等著.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9]王茂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0]吴立忠,王玉香.论社会工作视野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6,(7).

  [11]李怀杰.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评价及其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6).

  [12]祁占勇,罗澜,陈鹏.高等教育评估权的行政法透视[J],高等教育研究,2017,(3).

  [13]罗布江村,赵心愚,冯瑛,李永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测评体系的建构原则与方法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14]万美容.论评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2015,(7).

  [15]成春,李向成.定性与定量测评相结合原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中的应用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2).

  [16]王士永,马驰知.深度辅导评价的理论构建与解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1).

  [17]王莎.大数据评价:把脉高校学生思想动态的现实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2017,(10).

  [18]鲁杰,刘培峰.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二重维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7,(8).

  [19]谢迪斌.评价标准通约与共享是意识形态整合的重要前提--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功能的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

  [20]杨瑞东,倪士光.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德育评价模型的开发和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8).

  [21]李杰.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3.

  [22]范杨.新时期军队入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7).

  [23]鲁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念论析--基于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同构的论域[J],江苏高教,2015,(2).

  [24]张耀灿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5]蔡晓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评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6]骆郁廷主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新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7]鲁宇红,郭建生编著.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8]张忠家,黄义武等著.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