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综合报道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动态及成果。
4月14日,北京师范大学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学生阅读水平测评与阅读发展促进”成果发布会在英东学术会堂举行。本次会议也是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年度学术活动之一。北师大资深教授林崇德,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长江学者”、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白学军,北师大文学院教授、语文教育专家郑国民,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徐轶,北师大基础教育研究员、实验小学校长吴建民,北师大社科处相关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北京、天津等的教研机构、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主任伍新春教授对儿童阅读中心的工作进展进行了介绍,并从理论与实践基础、核心内容以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学生阅读水平测评体系做了详细阐述。他指出,从阅读能力的角度理解,一个成功的阅读者需要三阶阅读能力:首先是学会阅读(learning-to-read),这部分能力是阅读的必备基本技能;其次是为获得信息而阅读(reading-to-learn),从中获得新的信息和知识;第三阶是为实践而阅读(reading-to-do),这一层阶的阅读已经超越了阅读理解本身,而扩展到了批判性思维层面。在此理论基础上,测评体系主要从提取、推论、整合、评价等层面来系统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
伍新春教授进行成果发布
与会专家和一线教师认真聆听报告
随后,中心核心成员程亚华介绍了测评平台的使用并对测试报告进行了解释,中心副主任李虹副教授分享了如何基于测试结果来科学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必备素养的提升,并提出了低段的三理识字、互动阅读,中段的策略阅读和同伴阅读,高段的沉静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的系统解决方案。未来,北师大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将进一步开展更大范围的科研实践和教师培训,探索更深入的阅读教学推广模式。
林崇德先生在发言中指出,中心的成果很好地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阅读能力在小学阶段尤其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儿童开始。他认为,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在儿童阅读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并在专业研究的基础上将相关科研成果进行应用转化,是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学生阅读与学习能力测评体系是目前开发较为成熟且可真正应用于实践的成果,其针对性的测评和个性化的训练,对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意义重大。他强调,通过对儿童阅读心理的深入研究,将会更好地指导中小学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并从中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林崇德先生点评
白学军教授也对研究团队所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高度评价了北师大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十年磨一剑”所进行的体系研究。他认为,中心围绕汉语儿童阅读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既有基础性的科研价值,又有应用性研究的实践探索,能将研究成果转化为适合汉语儿童的实践应用,从中可以看到其大格局,且可以更好地造福社会。
其他与会专家和一线教师代表也做了发言。他们充分肯定了学生阅读测试指标和测试报告的可信度,以及中心的研究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该研究成果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阅读文本难度的判断与分析、可读性公式的应用等,有助于教师及家长有针对性地帮孩子购买课外读物,为孩子的阅读提供帮助和指导。
部分专家与中心成员及一线教师合影
最后,伍新春教授代表中心感谢大家多年来对中心的支持。他表示,“学生阅读水平测评与阅读发展促进”的成果发布是一个新的起点,中心将一如既往地推动儿童阅读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积极与中小学校和阅读推广机构互动,进一步推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助力。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与阅读研究中心成立十余年来,从儿童阅读的认知与神经基础、语素意识在儿童阅读发展中的作用能力,到阅读能力的促进、阅读障碍的矫治等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了持续、深入、系统、科学的探索。此次“学生阅读水平测评与阅读发展促进”的发布,通过儿童阅读领域的阅读心理研究,积极探究有效的阅读教学和评估方式,相关研究成果在中小学一线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得到学校和阅读推广机构的认可。
据悉,对于此次成果发布的情况,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学刊、《教育家》杂志、《教育》杂志、语言文字报、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新浪网、腾讯网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